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殊方未遠:古代中國的疆域、民族與認同





作者: 葛兆光 等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16-8-1
頁數: 436
定價:  65.00
ISBN: 9787101120004

內容簡介

何為“中國”?元朝、清朝不是中國的王朝嗎?清帝國通過怎樣的統治政策獲得了奠定今日中國版圖的疆域?“新清史”、內亞史研究為什麼在國際學術界這麼火?……

近年來,在新的理論視角與新的理論框架的衝擊下,中國史研究日益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葛兆光、徐文堪、汪榮祖、姚大力、張帆、羅新、沈衛榮、鐘焓、狄宇宙、歐立德、杉山正明等二十位中外知名學者,在本書中展開了精彩的論述與對話,對上述種種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也具有鮮明的學術史意義。

本書可以使我們比較深入地瞭解當前中國史研究的前沿論題,啟發我們對傳統的以漢族為中心的中國史研究範式進行檢討與反思,進而豐富對中國歷史的宏觀思考。

封面圖片取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清人明福繪《西域圖冊》。



目錄

前言
從歷史看中國、亞洲、認同以及疆域
——關於《宅茲中國》的一次談話
葛兆光再談“從周邊看中國”
多元脈絡中的“中國”
許倬雲新著《華夏論述》解說
如何拯救歷史?
徐文堪談西域研究
維也納歸來談吐火羅學
悼印度傑出學者納拉揚教授
鐘焓談遼史與內亞史研究
《遼史》的纂修與整理
尋找契丹後裔
墓室壁畫中的遼人
元朝不是中國的王朝嗎?
杉山正明談蒙元帝國
張帆談元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狄宇宙談內亞史研究
世上本無“黃種人”
蒙古學家柯立夫其人其事
沈衛榮談西藏與藏學熱
作為一種歷史敍事形式的“腐敗”與“改革”
美國藏學主流的學術傳承和學術批評
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
不再說“漢化”的舊故事
“新清史”之爭背後的民族主義
——可以從“新清史”學習什麼
為“新清史”辯護須先懂得“新清史”
——敬答姚大力先生
略蕪取精,可為我用
——兼答汪榮祖
學術批評可以等同於“打棒子”嗎?
歐立德談滿文與滿族認同
清史研究豈能無視滿文文獻
朱玉麒談清代邊塞紀功碑與國家認同
奧斯曼帝國崩潰了,中國卻沒有



作者簡介

葛兆光,1950年生,復旦大學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劄記》等。

徐文堪,1943年生,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審。長期從事漢語語文辭典編寫,參與《漢語大詞典》編纂、訂補達三十餘年。同時致力於古代中亞和內亞文明(尤重吐火羅學研究)、古代中外關係、歐亞大陸史前史、語言學、辭書學、人類學和域外東方學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譯多種。

汪榮祖,1940年生,著名歷史學家,曾在美國執教三十一年。現任臺灣“中央大學”人文中心講座教授、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暨總諮詢委員、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榮譽教授等職。著有《史家陳寅恪傳》、《康章合論》、《史傳通說》、《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鹹同光時代》、《史學九章》、《追尋失落的圓明園》等。

姚大力,1949年生,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特聘兼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元史、中國邊疆史地,著有《北方民族史十論》、《蒙元制度與政治文化》、《讀史的智慧》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