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滿文字典內沒有的字: niolmon「虹」



順治7年滿文本

滿漢合璧《三國志》Ilan Gurun-i Bithe是雍正年間的民間刻本,滿文部分與順治7年的滿文本相同。滿文《三國志》入關前已開始編譯,滿文《清太宗實錄》載達海譯San Guwe J'i《三國志》(Yargiyan Qooli, juwan juweci debtelin, juwan nadan-b),惜未完譯。此San Guwe J'i即 Ilan Gurun-i Bithe,合璧本上的書名漢文作《三國志》,滿文則作 Ilan Gurun-i Bithe, 可以為証。

應該注意的是,滿文本的漢文底本是明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而非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據之改訂而成的《三國演義》,兩者內容並不相同。《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內文又多取自《後漢書》。合璧本首章「祭天地桃園結義」 Abqa na-de weceme tooro yafan-de jurγan-i xajilaxa 即如是。



雍正年間民間刻本


此章前數頁述及漢靈帝因異象不斷而召大臣入對,其中「虹」一字於相關段落中出現了三次,但卻寫法不一。第一次作 niolmun,字尾n多一點;第二次作 niolmon,但字頭n處缺點;第三次則作 niolmon。(見下圖)查順治7年的滿文本,三字全作 niolmon,滿漢合璧本的 niolmon一字的加點或漏點,應為刻板印刷時所產生的錯誤。



有關滿文niolmon一字,近人編輯的滿漢辭典多只解釋為「青苔」,沒有「彩虹」之義。早期的字書,如康熙22年(1683)沈啟亮編輯的《大清全書》(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8)亦無收錄此字;不過,同書su 23b/ 173卻載錄了拼法稍異的niolmun,並指出其義為「原上青苔、虹」。由此可知niolmonniolmun ,且後者為古體。


滿文另一「虹」字nioron則為後出之字,乾隆36年的《御製增訂清文鑑》(《四庫全書薈要》本),卷一,21a/83-69只載此字,康熙時沈啟亮編的《大清全書》卻無著錄,可為佐證。滿文nioron 應自niolmon 演變而來,其中l, m二音合併為l,l再轉換為r,成 nioron一字。E. Hauer, Handwörterbuch der Mancschusprache (2007), S.370,據《大清全書》謂:niolmun † (veraltet, altertümlich) für NIORON: Regenbogen。 Jerry Norman, A Concise Manchu-English Lexicon, (1978), p.215, 又按 Hauer所載謂:NIOLMUN see nioron.[1]


綜上所言,滿文niolmon即「虹」也,其演變如下: niolmun> niolmon> nioron。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班甘德星、彭婉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